头衔: 论坛版主
信息:
威望: 0
来自: 保密
总发贴数: 1118 篇
注册日期: 2003/10/12
|
|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ICQ 复制 引用 回复
|
从2003年12月开始,中国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特别是近三个月,由于CPI一直站在5%以上,如果2004年全年CPI平均值达到5.3%,那么,就意味着存款的利率为负3.716%.面对如此之高的“负利率”,它意味着什么?
首先,如此之高的负利率,如果完全是市场导致的结果,那么居民的储蓄会纷纷流出银行存款体系,另外寻找让个人财富不贬值的地方。目前,国内居民储蓄几个月来增幅连续下降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正因为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从而使得上半年以来国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62195亿元,增长6.2%,增幅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累计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317亿元。居民的剩余资金大量地分流到基金、债券、购买住房等支出中去了。
我国如此之高的负利率,其实是利率严格管制的结果。近十年来,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存款利率水平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当通货膨胀率高企时,仍然严格管制造成了严重的负利率。
其实,利率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分配机制,政府通过严格管制造成严重的负利率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转移。即把银行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银行的债务人。随着存贷款规模越来越大,通过负利率实现的财富转移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负利率是对贷款人的直接补贴,受益最多的就是那些取得贷款最多的企业或者个人。
那么,谁能够取得银行贷款呢?当然,目前的信贷大力发展,国内不少民众也成了债务人,它们是国内居民“负利率”中获益的最大群体。但是,这些财富又通过高房价转移到房地产开发商手上。试想,如果不是住房信贷,以国内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无法承担起国内如此之高的房价的。而房价的过高,国内居民的财富只好轻易转移到房地产商手里。
从机构来看,在负利率的情况下,能够成为债务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构:一是银行,政府通过行业准入垄断的方式,使国内居民的存款流入银行。试想,目前民众在国内银行存款达12万亿多元,近4个百分点的负利率(因为目前国内银行存款50%以上为活期存款),一年转移财富就达5000多亿元。看看这几年国内银行获利大面积的增长,道理就在此。
二是国内大型企业。因为在目前CPI与贷款利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企业能够贷到款,其贷款就是零成本。在贷款零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大量的贷款不仅会促使投资过热(近年来就是这样的结果),而且会大量用贷款存货。两手其下,大获其利。国内企业能够在银行贷到款的又有哪些呢?除了国有企业之外,就是与银行有特别关系的大企业,而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容易的。三是大量的贷款进入了地方政府各种项目。近年来投资过热,各地方政府首当其冲。各地方的形象工程、领导工程、地方的大项目一拥而上,其资金哪里来,基本上也是从银行贷款的结果。
从以上的情况来说,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实际上是通过对利率的严格管制,进行了一种不动声色的社会财富大转移。受益最大者是房地产商、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及地方政府。受害者则是广大储蓄存款的储户。
本来,市场利率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利率应该是分配金融稀缺资本的标准,通过利率机制能够把稀缺的资本分配到经济效率更高的地方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稀缺性一直是整个经济发展最大瓶颈。如何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资本利率的高低更是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通过完全的利率管制把这些稀缺资源转移到许多没有效率的地方,这是目前我国投资无效率的根源。
利率的另一个功能就是诱导民众的剩余资金用于贷款市场作投资之用,即民众的储蓄增加。但是,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来看,今年前7个月国内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幅同比连续下降4%,增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有人说这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一个拐点。它表明了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表明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但是,在我看来,情况并非如此。这主要是目前利率机制失效,主要是低利率及负利率的结果。在低利率甚至于负利率的情况下,民众的大量储蓄一定会流入收益更高的债券、基金、房地产等市场。只要利率水平一提高,这种储蓄减少的情况很快就会逆转。目前,政府通过对利率管制造成的负利率,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居民储蓄意愿一定会继续减弱。
总之,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政府该做什么呢?
|
|
卡城商机 http://www.calgarychinese.net/cgi/bbs/cgi-bin/forums.cgi?forum=3 |
|
| |